新闻资讯

information news

主页 / 新闻中心 / 新闻资讯

专利丨专利转化运用广东在行动:知产转化 百花齐放

2025-03-13 15:50:00

    专利转化运用专项行动实施以来,广东省各地市市场监管部门、各相关高校和科研院所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、国务院决策部署,贯彻落实省委、省政府专利转化运用重点工作,在国家知识产权局的指导下扎实推进专利转化运用专项行动,提升专利产业化水平,有力赋能高质量发展。

佛山市

“以赛促转”提升专利转化运用效能

    2024年,佛山市举办第二届佛山高价值专利成果转移转化大赛,大赛通过靶向引入专利项目、多方协同聚合资源、精准施策高效服务等方式,为参赛队伍提供专利转移转化、政策咨询、资源对接等项目落地服务和知识产权“一站式”公共服务。第二届“佛转赛”成功推动13个项目以科技企业孵化形式落地佛山,注册资金达1.8亿元;促成签署专利转让及许可项目16个,金额达(含作价入股)2亿元;达成专利合作意向项目25个,达成专利投融资意向项目28个,资金达13.5亿元;与佛山产业园区开展合作项目15个。同时,大赛带动佛山100多个企业、项目参与专利转化运用工作,自主实施专利产业化资金达27.2亿元,合计推动增资、融资和扩产资金约45亿元。

    佛山市以大赛为牵引,同步配套专利转化系列扶持政策,配套建设本地知识产权供需资源库,组建知识产权专家库、专利转化技术经理人库,精准高效引育转化运用人才,建成专利转化运用数字服务平台和专利转化运用示范基地,构建了比较完善的专利转化生态体系。

深圳市

完善政策、加强对接,有效推动专利转化、许可快速发展

    深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联合教育、科技创新等部门,优化市场服务,培育良好生态,大力推动专利转化运用。

    一是完善政策体系。制定《深圳市落实专利转化运用专项行动工作措施》,印发《关于贯彻落实〈高校和科研机构存量专利盘活工作方案〉的通知》,出台配套政策支持企业专利转化运用、开展专利转化对接活动等工作,促进专利转让许可。

    二是形成工作合力。加强与市科技创新局、市工业和信息化局等单位的沟通合作,统筹发挥各辖区局、监管所及各级知识产权运营服务平台作用,强化高校和科研机构专利转化的主体责任,加强与知识产权优势示范企业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等相关企业沟通联系,收集企业专利转化需求信息,增加有效供给,提高专利转化效率。

    三是丰富推动方式。鼓励高校院所以免费许可的方式或“先使用后付费”模式,将把科技成果许可给中小微企业使用。探索知识产权跨境转让交易路径,指导行业协会、知识产权运营服务平台、专业服务机构等开展路演推介、交易撮合等活动,组织高校和科研机构与企业开展常态化对接推广。

    2024年,深圳市市场监管局推动21家高校和科研机构完成专利盘点1.7万件,完成率达100%;专利出让和受让5.26万件,占全省37.32%;专利许可和被许可1.03万件,占全省54.45%;全年组织7600余家优势示范等重点企业积极参与专利盘活工作,开展专利转化对接活动15场,参加人数超1000人次。

广州国家实验室

全链条知识产权运营与创新转化机制加速初创企业融资与发展

    广州国家实验室通过全链条知识产权保护与运营体系,布局自动化生物实验室装备高价值专利27件,以优化“定价方式与支付模式”将专利转让给科研人员创办的企业,企业在短时间内完成5000万元的种子轮投资,为企业发展奠定坚实的资金基础。

    一是构建全链条知识产权保护与运营体系。深入运用“立项前查新检索分析-分模块深入挖掘-按产业化路径合理布局专利-推进专利转化运用”知识产权保护与运营策略,共布局高质量专利27件。

    二是采用多维度定价、创新支付与转让模式。融合第三方评估、案例对标和专家论证,形成多维度定价机制,使科技成果定价更加科学合理;“首付款+里程碑付款+销售提成”的支付方式及附条件转让,实现“风险共担、利益共享”。

    三是提供政策支持及股权融资服务。积极与政府沟通制定专项政策,并提供专业股权融资服务,加速企业落地与股权融资进度,促进成果高效转化与落地应用。

    四是建立成果转化收益分配机制与尽职免责机制。建立完善的成果转化管理制度,明确收益分配机制及尽职免责机制,消除科研人员和转化服务人员的顾虑,激发其积极性,促进科技成果转化。

广州大学城(广工)科技成果转化中心

搭建平台、创新模式,推动专利转让赋能高质量发展

    广州大学城(广工)科技成果转化中心依托学校科技成果转化经验及校地创新创业模式,开展成果推介、供需对接、知识产权运营、企业孵化、政策咨询、创业辅导、科技金融等“一站式”科技服务,探索广东高校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新模式。

    一是组建高校可转让专利池。通过专利池协助高校寻找技术应用场景,帮助企业引入亟需专利技术,促成高校专利转让或许可等方式支持企业高质量发展。

    二是架接专利技术供需桥梁。依托“广州大学城科技成果一站式服务交易平台”“知识产权协同运营中心公共服务平台”及行业协会、产业园区,将专利数据信息发送至企业。组织专利推介会、供需对接见面会、粤企专家行、禺企专家行等专利供需对接活动,精准服务企业需求。

    三是探索专利运用新模式。积极开展“一对多”专利开放许可工作,对专利许可使用费“明码标价”、向全社会“广而告之”,为专利转化运用提供新途径、新模式,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,极大地提高专利转化效率。

    截至2024年12月,中心专利池收集到的可转让专利数批量专利数量超200件,标准化专利超过5000件,高价值专利汇编超149项,促成105项专利转让到大湾区企业,有效赋能企业的高质量发展。

分享此文章至:
请保存或扫描二维码